ICG-Rhamnose作为一种创新的荧光标记复合物,其光谱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。该物质由吲哚菁绿(ICG)与鼠李糖(Rhamnose)通过化学偶联形成,兼具ICG的近红外荧光特性和鼠李糖的生物相容性。
光谱特性分析:
ICG-Rhamnose的最大激发波长位于780nm,发射波长约为830nm,恰好处于生物组织光学窗口(700-900nm)内。这一特性使其在体内成像时具备深层组织穿透能力,同时减少自体荧光干扰。实验表明,其荧光量子产率较传统染料提升30%,且光稳定性优异,可支持长时间动态监测。
生物医学成像应用:
肿瘤诊断:通过标记肿瘤特异性抗体,ICG-Rhamnose可实现对微小转移灶的高灵敏度检测,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对肝癌病灶的检出限低至1mm3。
手术导航:在荧光腹腔镜系统中,该探针可实时标记肿瘤边界,辅助外科医生精准切除,术后残留率降低至5%以下。
药物递送追踪:作为纳米载药系统的示踪剂,可监测脂质体或聚合物胶束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过程。